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

第61章 一份特别的许可令

夕阳将操练场的黄土染成金色,史沫特莱和柳峰并肩走着,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。远处传来战士们的操练声,整齐的口号在群山间回荡。

"柳先生,"史沫特莱突然停下脚步,指着远处一个瘦小的身影,"小石头可是个人物。"

柳峰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。小石头正扛着一捆比他个头还高的柴火,像只灵活的山羊般在崎岖的山路上跳跃。他身后还跟着两只白鸭,摇摇摆摆地追赶着主人。

"不管我要什么,不管多晚,"史沫特莱的蓝眼睛里闪着骄傲的光芒,"凡是我所需要的东西,小石头都可以办得到,找得来。例如夜深了要吃东西,或者是要吃哪一种东西。有时我还时常向小石头要更多的柴、炭、灯、蜡烛、盆、罐,以及一切零零碎碎的东西,只要这个地方有,他便可以办到,或是他可以想到很巧妙的替代品。"

柳峰笑着点头:"这小鬼机灵着呢!"

"他还有一双巧手。"史沫特莱的声音温柔下来,“他收集罐头盒、钉子、绳子、匣子和我扔掉的杂志的封面,像美国小男孩那样,用长绳子系上罐头盒给自己做了一个电话。”

远处传来"嘎嘎"的叫声。小石头已经走到河边,两只鸭子迫不及待地扑进水里。少年利落地脱掉上衣,一个猛子扎进河中,溅起大片水花。

"看,他还是个孩子。"柳峰望着水中嬉戏的身影,"每天带着鸭子游泳,像只快活的水獭。"

"但他也有超乎年龄的勇气。"史沫特莱回忆道,"上周有个大男孩想抢他的柴火,他二话不说就扑上去打架,硬是把对方打跑了。"

柳峰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:"这倔强劲儿,倒有几分像你。"

史沫特莱突然停下脚步,说:"柳先生,我想收养他做我的儿子。"

柳峰先是一愣,随即露出理解的笑容:"那敢情好!小石头就有个外国妈妈了。"

夜深了,史沫特莱的住处还亮着油灯。她刚写完一篇报道,揉了揉酸痛的肩膀。小石头蜷缩在火盆旁,正在补自己的袜子。

"把棉衣脱下来,"史沫特莱招呼道,"我帮你灭虱子。"

小石头连忙脱下棉衣递给史沫特莱,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光芒。史沫特莱仔细地在棉衣的补丁缝隙里寻找虱子。发现虱子后,她有时将它们放进火盆里烧掉,有时则用手捏住。随着“嘎吱、嘎吱”的响声,虱子被挤压得脑浆四溅,史沫特莱的手指也被虱子肚子里的血染红。

听着火盆里噼里啪啦的声音,看着史沫特莱忙碌的身影,小石头感到浑身不自在。他从棉衣口袋里掏出一本课本,凑到油灯前看了起来。

"看的什么?"史沫特莱头也不抬地问。

"游击队发的课本。"小石头的声音闷闷的,"可惜前后都缺页了。"

史沫特莱终于处理完最后一只虱子,招手让小石头过来。

小石头穿上军衣后,拘促地站着。史沫特莱笑着把小石头抱在自己的两腿之间,帮他梳头,扣好衣服。

小石头有些难为情地说:“以前从来没有人帮我做过这些事情。其实,首长安排我是来照顾您的,而不是您来照料我的。”

史沫特莱轻拍他的背,像哄婴儿一样摇晃着:“你平时经常照顾我,今天就让我也来照顾照顾你吧!”

小石头突然哽咽了:"您...您就像我妈妈一样。"

窗外,北风呼啸,拍打着窗棂。

小石头突然挣脱怀抱,跑到窗边,从窗纸的破洞往外看。"暴风雪快停了。"他笃定地说。

"你怎么知道?"史沫特莱好奇地问。

“我向你们保证,当风这样叫,而雪在地上不动的时候。”小石头转过身,脸上带着超越年龄的成熟。“我在老家为地主干活的时候,学会了观察暴风雪。”

“你真是个有心人!”史沫特莱称赞道,她走过去,将少年冰凉的手握在掌心:"明天我和安阿姨要去东南湖区采访游击队。"

"我也去!"小石头眼睛一亮,立刻说道。

史沫特莱摇头:“我们觉得带上你一起走太危险了。”

少年的眼神瞬间黯淡,咬着嘴唇强忍泪水。史沫特莱心头一软:“这样吧,我写一封请求信给李司令员,看他是否允许你跟我们一起走。”

说完,史沫特莱便开始写信。小石头拿着写好的信,转身跑了出去。

**的办公室亮着灯光,小石头冲进去,把纸条交给**,敬了一个礼,说:“司令员,史妈妈要我跟着她去东南湖区!”

**放下手中的毛笔,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这个满脸通红的少年:"哦?是吗?"

"是的!"小石头挺直腰板,"史妈妈需要我,我知道她所有的生活习惯和需要!"

**忍不住笑出声来:"既然史妈妈需要你,那当然可以。"

小石头眼睛一亮,却又马上绷紧小脸:"您...您能给我写个许可令吗?"

"好小子!"**大笑着铺开一张信笺,毛笔在砚台里蘸了蘸,"不过你要记住,既要照顾好史妈妈,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。"

小石头接过墨迹未干的许可令,像捧着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折好,塞进贴身的衣袋里。他再次敬礼,转身跑出门时差点被门槛绊倒。

"这小家伙!"**摇头笑道,目光却充满慈爱。

暮色四合,村口的空地上,战马不安地踏着蹄子。史沫特莱和安娥已经骑在马上,一个排的警卫战士整齐列队。远处的山峦渐渐隐没在黑暗中,只剩下轮廓模糊的剪影。

"等一等——"小石头骑着匹小马驹飞奔而来,军帽都歪到了一边。

史沫特莱转过头,金色的发丝在晚风中飘扬:"我的儿子!"她的声音里满是惊喜与宠溺。

队伍缓缓出发,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,为这支小分队照亮前路。史沫特莱注意到这次护送的兵力比往常多了一倍。

"这次怎么派了一个排?"她低声问安娥。

安娥说:"东南湖区靠近敌占区,李司令员特意加强了护卫。"

带队的张指导员策马靠近:"汉宜公路沿线都有日军据点,白天常有巡逻车。不过——"他神秘地笑了笑,"太阳把敌人引来,月亮就把游击队送来。晚上是我们的天下。"

史沫特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月光下,她的侧脸显得格外坚毅。

"安娥,我决定开始写关于朱老总的书了。"她边行进边跟身旁的安娥说,“书的题目我都想好了,叫作《伟大的道路》,我希望通过讲述**的生平,展现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农民的革命的历程。”

安娥惊喜地转过头:"真的?为什么选择朱总司令?"

“促使我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,是南京政府官方报纸和随声附合的外国媒体。”史沫特莱的声音因愤怒而提高,“他们长期以‘赤匪头子’、‘**’等污名来称呼**,却不曾说明,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农民、工人、学生、知识分子甘愿投身他所献身的事业。”

夜风送来远处村庄的犬吠声。安娥沉默片刻:“我听说,1934年,由南京官方出版机构出版一本宣传性读物《中国征剿**纪事》,在西方流传很广。”安娥说到这里,问,“你看过吗?”

当然!"史沫特莱冷笑,"这本书是想证明给**看,南京政府确实是在卖力地、甚至是拼命地**。”

安娥说:“国民党是企图借这本书继续得到**的承认,拿到他们所需要的贷款呢!”

史沫特莱说:“这本书在介绍中国农村与农民时,否认中国存在剥削与压迫,从而也否认农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事实。现在要以正视听了。”

安娥的眼中闪着光:“我们中国**、中国人民没有话语权,我们真的太需要像你这样正直的外国记者,在国际上帮我们发声了!”

史沫特莱说:“作为记者,这是我的使命。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以后,我关注的重点不再是中国红色政权的崛起或者国、共两党在政治、军事、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,而是普通中国人民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所作所为。”

马队穿过一片竹林,竹叶沙沙作响。史沫特莱的声音低沉下来:"我在中国已经居留了十年,初来时,这里只是个可通往印度的通道,但是,中国把我征服了。"她顿了顿,"我清楚地意识到,我已经成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家的那种人。"

"什么意思?"安娥不解地问。

"在美国人眼里,我是中国的代言人;在中国人眼里,我又是美国的代表。"史沫特莱苦笑道,"“比如在新四军的战地医院里,伤员们就难以理解,我这位来自美国的女性,有钱周游世界,为何却偏要跑到中国这个危险而贫困的敌后。而渴望国际援助的抗日将领,却认为我代表着美国人民,于是当我出现在前线士兵面前时,他们就要求我以这样的身份发表讲演,以鼓舞士气。就这样,我作为美国公民的身份,在不断地被强化。”

安娥说:“也许,他们并没有你考虑的那么多,他们只是觉得你的演讲很鼓舞人。”

史沫特莱说:“是呀,我真幸运,我成了中国革命的参与者。现在,我已经深爱上了中国,甚至不能想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度过一生。”

安娥正要回答,前方突然传来张指导员急促的哨声。队伍立刻停下,所有人在瞬间进入警戒状态。

"有情况?"史沫特莱紧张地问。

张指导员做了个噤声的手势,指了指前方公路上的车灯。几辆日军卡车正缓慢驶过,车灯像野兽的眼睛在黑夜中扫视。

卡车的声音渐渐远去。张指导员一挥手,队伍又悄无声息地继续前进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